哺乳期的妈妈如果生病需要吃药,常常会犹豫是否要停止喂奶,担心这样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后果。但实际上,大多数药物在哺乳期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因为担心而自行停止喂奶,反而可能会对妈妈和宝宝都不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哺乳期用药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用药不必过度担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负责人郑彩虹表示,新手妈妈们无需过度担心。虽然药物会经由乳汁传递给宝宝,但实际进入体内的剂量非常微小,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后果。例如,那些与蛋白质结合能力强的抗菌药物,其进入母乳的量就相对较少;而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类代谢迅速的药物,在人体内停留时间短,对婴儿的影响也更为轻微。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早产儿或初生婴儿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用药关键建议
哺乳期间用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郑彩虹提出了三点重要意见,首先是尽量选择对哺乳期比较合适的药物,优先使用已经证明安全的药品,避免使用成分复杂且风险不明的复方制剂,比如一些感冒药物。其次是调整服药时间和喂奶时间,对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例如布洛芬,可以在喂奶之后立即服用,等到下一次喂奶时药物浓度就会降低;而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比如某些抗抑郁类药物,需要咨询医生来调整剂量或者监测婴儿的反应情况。
母乳的重要性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里面含有多种有益成分,比如保护身体的物质、帮助消化的微生物以及促进发育的要素,可以减少孩子生病、出现不良反应和患上长期疾病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妈妈吃了药还是可以继续喂奶的。如果轻易断奶,孩子就会失去这些重要的营养和防护。因此,不要因为没必要的忧虑而切断这种宝贵的母子纽带。
相对安全的药物
依据权威的Hale哺乳期用药分级标准,许多日常药物在哺乳期使用时相对安全,风险较低。其中,L1级药物最为稳妥,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退热和镇痛效果,布洛芬也有类似的功效。此外,大多数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能够抗击感染,胰岛素则可用于控制血糖。而L2级药物也较为安全,例如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部分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和氯雷他定则能缓解过敏症状。
需谨慎或禁用的药物
有些药物在使用时需要小心,比如L3到L4级别的,或者L5级别的干脆不用,像一些化疗药、放射性药物像碘-131,还有部分抗焦虑药,特别是高剂量的时候。就连L1到L2级别的药,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自己随便吃。
咨询与应对办法
万一感到忧虑,能够请教医生或药师分析用药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需要,可以暂时中断喂奶,不过要继续排空乳房来维持奶水。这样做既能确保孩子的健康,也不会妨碍日后的哺乳。
女性在喂奶期间碰到药物相关疑问,是否同样感到为难?若觉得这些内容有帮助,请予以点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