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流感家长慌?流感耐药咋回事?抗病毒药到底吃不吃

图片

流行性感冒发生时,人们普遍关注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然而流感病毒中产生耐药性的变种,其扩散程度不高,在自然界中的占比非常小,在治疗过程中即便出现了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变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并不显著,这使大家感到安心。

耐药毒株传播弱比例低

部分流感病毒毒株产生了抗药性基因变异,但这类变异株的传播效力远逊于原始病毒株。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抗药性毒株的分布比例非常有限。这表明个体在日常环境中感染抗药性毒株的机会不大。由此可知,流感患者服用的抗病毒药剂多数能够发挥作用,无需过分关注抗药性风险。

图片

治疗突变影响疗效有限

存在忧虑,认为在医治期间,病毒可能减低对药品的反应程度。世界卫生组织采用NAI敏感性标准来评估抗病毒药品的功效,该标准将结果分为“常规”“反应减弱”“显著反应减弱/产生抗药性”三个等级。当前已投放市场且获得指南认可的药品,其位点突变的出现频率处在可控范围之内。2017年的流感耐药性调查结果显示,奥司他韦的耐药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被发现,其中1至5岁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虽然病毒清除时间有所延长,但症状的减轻并未受到阻碍。

玛巴洛沙韦研究结果类似

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四个流感季节中247名日本年龄不足19岁的甲型流感患儿,涉及基因位点突变型病毒与野生型病毒感染者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因位点突变型病毒感染者体内病毒清除过程相对迟缓,但在发热及症状持续时长方面,两组间未观察到明显区别,表明此类突变对临床康复进程作用不大。该发现进一步表明,即便治疗对象感染了存在基因位点突变的病毒,也无需过分担忧。

流感耐药与细菌耐药不同

细菌对药物产生抗性广为人知且构成威胁,但流感病毒的情况则不一样。细菌的抗药性能够借助质粒进行传播,而流感病毒不具备质粒,其抗药性只能在复制期间转移。疾病控制中心会不断追踪流感病毒在治疗过程中的抗药性发展,确保抗病毒药物保持功效。

药物迭代保障治疗

新药物持续问世,有助于减缓耐药性对整体人群造成的危害,即便部分病毒已形成抗药性,更新的药物仍可保持疗效,因此应对流感病症,不会出现药物匮乏的情况,科研领域持续开发新型抗病毒药剂,以适应病毒的变异趋势。

普通人不必过度担忧

依照当前状况,一般民众无需过分关注抗药性流感病毒风险,耐药毒株的扩散能力不强,在群体中占比不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对药物效果干扰不大,科研人员持续致力于维护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在流感高发期,人们应注重采取防护措施,遵循医生指导用药,维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即可。

人们遭遇流行性感冒时,是否感到更加放心?请在留言区陈述体验,同时进行点赞和传播这篇文章。

图片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 渭南高级中学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华龙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