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最近公布了在昔阳县胡窝路发现的金代壁画墓的考古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揭示宋辽金时期文化的相互影响,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发现背景
2020年5月,昔阳县胡窝路南侧山前坡地一个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无意间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壁画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随即开展墓葬的紧急发掘工作。该墓葬除顶部局部受到破坏外,其他部分保存较为完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墓葬结构
该墓葬采用砖砌方式,依照木结构样式建造,呈现八边形穹窿顶形态,整体布局包含墓道、墓门、甬道、主室及耳室等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形成完整构造体系。墓室八个转角均竖立立柱,且未设置柱础,柱身表面涂有朱红色,并刻画有筍纹装饰图案。柱体顶部与阑额相接,阑额的延伸部位承托普拍枋,普拍枋上方搭建斗栱构造,转角处和补间处各布置一朵斗栱,该斗栱具体选用五铺作双出杪偷心造样式,扶壁之间配置两道素枋以提供支撑。
砖雕装饰
砖雕枋木及斗栱构件均点缀着各式纹饰图案。阑额部位饰有回纹与石榴纹,普拍枋上雕有连环方格,扶壁和素枋等处亦点缀着风格各异的装饰纹样,色彩对比鲜明。栌斗和交互斗雕刻有半柿蒂纹,华栱部位柿蒂纹与四瓣圆形花卉图案相互交织,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湛工艺水准。
墓室顶部壁画
墓室顶部亦绘有壁画,但保存状态较差,系顶部坍塌、墙皮脱落所致。檐椽部位呈现一圈云纹图案,以墨线勾勒轮廓,外沿用朱线填充界限。其上方绘有四象与二十八宿图像,部分可见白虎、朱雀、玄武形象,星宿之间以白点连线表示,可识别出胃宿、张宿、斗宿等星体。
壁面壁画
该墓葬的墙体采用了砌砖和绘画装饰手法,画面集中呈现人物动态,两侧另设有砌砖的出入通道。虽无明确纪年资料,但依据墓室保存状况、壁画数量及随葬品丰俭程度,能够大致判定其所属的历史阶段。
断代与意义
此墓葬为八角形木构仿制砖雕壁画墓,内部装饰有夫妻相对而坐的图景,以及人工制作的门窗部件等,反映了北方宋元墓葬的普遍特征。研究学者通过全面分析,确认该墓葬融合了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元素,具有辽宋的艺术特点,推测其建造年代早于金代中期。墓主身份应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地主阶层,该墓葬对于考察宋辽金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具有参考意义。
此次发现的金代壁画墓,为文化研究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此类遗迹可能还隐藏着诸多未解之谜,敬请持续关注相关信息,同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