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海滨活动颇受欢迎,但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近期,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海边游玩时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这份海滨安全游玩指南,请您务必认真保管。
水母蜇伤频发
在夏季海滨旅游高峰期,水母蜇伤事件屡见不鲜。比如,在广西北海,彭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去海边游玩时,不幸被水母蜇伤。天津极地海洋公园生物保育部的副部长陈志伟表示,我国沿海水域中常见的海月水母,其触手上携带有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够分泌出有毒物质。沿海地区各城市每年都会发生水母蜇伤事件,受害者皮肤常出现红肿和炎症反应,情况严重者还可能伴有头晕和休克等并发症。
蓝环章鱼暗藏危险
除了水母之外,赶海时还需对蓝环章鱼保持警觉,因为其携带的毒素极具危害性。即便高温也无法破坏其毒性,故而绝对不能食用。尽管蓝环章鱼的外表可能让人感到萌动,但在赶海时仍需避免靠近,以免遭受攻击,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防护装备不可少
专家指出,赶海活动参与者务必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众多网友因未佩戴手套和防滑鞋,不幸在礁石和贝壳上遭受划伤。尤其是儿童,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更容易遭受蜇伤。因此,为了降低受伤的可能性,建议出行前准备齐全专业的防护用品。
遵循三不碰原则
对于不熟悉海洋生物的人来说,必须严格遵守“三不接触”的规定,这包括不接触不认识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接触海洋生物分泌的粘液、不接触带有刺状结构的生物。特别是在潮间带的礁石地带和珊瑚礁密集区,常常隐藏着危险的生物,因此应尽量保持安全距离,以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警惕潮汐与离岸流
赶海活动期间,潮汐的变动情况至关重要。部分海域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涨潮,甚至仅需半小时就能将“陆地”淹没。消防部门提醒,赶海前务必查阅潮汐表,挑选风力较小、海况稳定的天气,并在官方指定的景区区域内活动。遇到台风或暴雨时,切勿下水游泳。离岸流,又称“海滩的无形杀手”,其流速极快,表面看似平静,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遭遇离岸流应对法
若不幸遇到远离海岸的潮流,必须保持镇定。此类潮流不会将人拖入深海,而是会将人带离海岸线。在这种状况下,切勿尝试逆流而行,而应学会调节呼吸、放松身体,随水流漂移,直到摆脱“离岸流”的束缚。之后,沿着与海滩平行的方向游泳,直至抵达岸边。
在您尽情沉浸在海滨游玩的欢乐时刻,是否曾深思过周围可能潜藏的隐患?现在,请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滨游玩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