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卡塔尔国防部所公布的十九枚导弹的说法,这一数字与伊朗所声称的十四枚存在差异,目前这一争议尚未得到解决。
美方表示,伊朗此次发射的十四枚导弹均被防空设施成功拦截,其中一枚击中沙漠无人区,且无一导弹或碎片触及卡塔尔美军基地周边,亦未导致任何美籍人士受伤。
当众人对三个国家的说法、三种不同的描述还在争论究竟哪一个是事实真相的时候,一系列更加引人入胜的情节接连不断地出现。
6月24日,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指出,伊朗革命卫队对乌代德空军基地的攻击行为,是对卡塔尔的主权、领空以及《联合国宪章》的严重挑衅。伊朗方面则回应称,此次导弹袭击的目标是美国军事基地,远离卡塔尔的城市设施和居民区,对卡塔尔民众并无任何威胁。同时,伊朗强调,他们依然非常重视与卡塔尔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
Part.2
真正扮演核心角色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在伊朗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三条动态。
特朗普确认伊朗对卡塔尔的美军设施实施了打击,但力度较小,并未造成美国人伤亡或损失。在这条信息中,特朗普透露了一个出乎多数人预料的观点,他对伊朗提前发出袭击预警表示感激,这使得我们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伊朗在对美军基地袭击之前居然提前通知了美国,这是真的吗?
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执政时期政府事先对伊朗的攻击有所了解。卡塔尔美国大使馆依照规定,事先向美国民众发出了就地避难的通知。通过卫星图像的观察,袭击发生前美军基地的停机坪上几乎空无飞机,关键战略物资已悉数从基地撤出。同时,驻扎在巴林的美国海军舰艇也已全部驶离港口。
特朗普在其发布的第二条信息中表达了对卡塔尔埃米尔的感激之情,称赞其贡献卓著,并且欣喜地指出在此次袭击事件中,并无卡塔尔公民遭受伤害。
第三条消息传来了让人欣慰的结果,特朗普向全球宣告世界和平到来的时刻终于降临。以色列与伊朗已签订协议,预计在六小时后,将实现全面而深度的停火。这场历时十二天的冲突至此可以宣告结束。此刻,全球都能明显感受到特朗普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强烈渴望。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伊朗并不打算加剧与美国之间的对抗,因为与以色列的冲突已经让其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在此情况下,若与美全面升级冲突,不仅会严重破坏美伊之间的外交关系,还可能影响到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因此必须谨慎控制风险。伊朗的反击实际上是在多重压力下的应对策略,它不仅力求进行有效的反击,还力求避免对对方造成过度的伤害,以此来寻求一种平衡状态。
特朗普的三条信息或许仍存疑虑,但在6月24日的北约峰会上,他于荷兰海牙披露了更多关于导弹袭击的详细信息。
记者询问美国是否会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政策进行调整,他的回答是:“伊朗急需通过石油销售来筹集资金以恢复国家经济,我们对此表示支持”,“若伊朗决定出售石油,尽管去做吧!美国不会干预石油市场的运作”。
特朗普的这一言论与他2025年初重启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的外交策略,以及威胁要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点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还主动透露,美国与伊朗将就核问题继续展开对话,并有可能达成一项协议。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美国意图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协商手段促使伊朗全面放弃核计划,以期一次性彻底解决核争议。若伊朗拒绝让步,美国将威胁采取军事行动。伊朗方面则认为自己握有与美以抗衡的筹码,态度坚决:既不屈服投降,又坚决维护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其立场与面临军事打击前保持一致。在这种背景下,双方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协议,目前尚无定论。
伊朗在6月23日展示了针对美军基地的导弹攻击后,美国股市的三大主要指数——标准普尔、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均实现了上涨。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在伊朗对美军基地发起攻击后,全球油价意外出现了自五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跌幅接近7%。随着伊朗与美国达成某种默契,共同演绎了这场导弹反击的戏剧,世界对后续局势的走向不再持有悲观态度,各国的石油市场普遍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下滑。
Part.3
至2025年,美国军队在中东部署了约五万人的战斗力量,设立了十九个军事设施,构筑了一个涵盖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全方位作战网络。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在以色列发动的“崛起雄狮”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是以色列空袭伊朗的重要支持点,还负责情报整合、弹药供应以及战机的调配工作。伊朗挑选卡塔尔的美军设施作为反击的靶子,实则是一种既能保全颜面又能维护利益的策略,其根本意图在于对美国的核心军事力量进行一次直接的挑战。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伊朗的应对策略涵盖了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在国内方面,鉴于遭受美以的攻击,伊朗有必要采取反击行动以展示其实力,尽管此次攻击在提前通知美国的情况下并未造成严重损失,但这已充分证明其具备反击的能力。伊朗原本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完成五轮谈判并准备进入第六轮之际,突遭以美联手攻击,迫不得已作出回应,然而又不愿加剧冲突,因此选择了理智且克制的应对策略。
鉴于乌代德美军基地的特殊性,加之伊朗与卡塔尔之间长期维持的密切友谊,这两点因素共同构成了对美军基地实施打击的关键考虑。
此外,卡塔尔与伊朗在地理位置上相距不远,伊朗若对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发起攻击,将更有助于确保此次导弹打击的全过程以及最终效果均能被完全掌控。
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晋:
对位于前沿且相对偏远的卡塔尔军事设施(如乌代德基地)实施打击,不仅能够彰显伊朗的强硬立场,还能有效防止局势失控对与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造成破坏。相较之下,若是对沙特境内的军事基地采取行动,鉴于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位,其反应将会非常敏感;至于阿联酋和巴林,由于对伊朗持有较强敌意,一旦对其基地进行打击,很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矛盾。经过全面评估,在六个海湾国家里,唯有卡塔尔符合作为伊朗军事行动目标的条件,它既能承受攻击,又不愿意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美伊两国间,除了针锋相对的言辞交锋和激烈的冲突之外,更频繁地呈现出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戏剧,使得全球观众为之陶醉,难以忘怀。
6月21日,美军启动了代号为“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出动七架B-2隐形轰炸机,每架携带十四枚重型钻地炸弹,跨越万里,直指伊朗,对福尔多等三座核设施实施了精准打击。
尽管美军的轰炸机正在返回途中,但伊朗和沙特两国核监管机构已共同发布声明称,并未发现任何核污染的迹象。伊朗官员进一步指出,福尔多核设施并未遭受严重损害,受损的主要是地面设施,并且这些损害是可以修复的。
伊朗媒体报道,福尔多核设施数月前就已进行疏散和停用,目前几乎处于空置状态。通过卫星图像的观察,发现袭击发生前三天,福尔多核设施周边聚集了大量卡车和重型设备,这或许表明他们正在进行加固作业或转移某些物资。
美国《纽约时报》进一步揭露,伊朗在美对福尔多核设施发动袭击前,已转移了超过400公斤、纯度达到60%以上的浓缩铀。截至目前,美国尚未掌握这些核物质的具体存放位置。
卫星图像揭示,福尔多核设施在遭受轰炸后地表上明显形成了六个坑洞,但关于其内部设施是否遭受破坏或保持完好,我们尚无法得知。
Part.4
美国媒体不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示,美军引以为豪的钻地炸弹实际上仅能穿透三米深的土壤。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在发动轰炸之前,竟然预先向伊朗泄露了机密信息。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以色列的紧密盟友遭受攻击,若美国对此置若罔闻,将难以向国内强大的犹太势力群体作出解释,这便是特朗普对伊朗(或相关实体)采取军事行动的一个原因。再者,发动军事行动能够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一旦导弹发射,全球都将提高警惕并加强防御,从而彰显美军武器的优势。特朗普此举意在避免陷入战争泥潭的同时,向世界展示美国的态度和军事实力。
在伊停火协议正式实施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着手尝试与伊朗重启对话。然而,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声明,伊朗目前并没有打算与美国就核问题重新开启谈判的意向。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透露,在美军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特使威特科夫与海湾地区各国的高级代表,在白宫秘密召开了持续数小时的会议。会上,他们讨论了美国针对伊朗的新核政策的具体内容,为了促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计划投入高达300亿美元的巨资,用于支持伊朗的民用核能项目发展。
伊朗在核设施遭受美国攻击后,其核立场依然坚定。伊朗议会议长穆罕默德·卡利巴夫明确表示:“在伊朗核设施安全得到明确保障之前,伊朗将暂停与国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同时,伊朗将加速推进其和平计划。”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即便伊朗的众多核设施在空袭中遭受了损害,该国依然维持着在数月时间内制造浓缩铀的能力。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伊朗的核设施是否已被彻底消除?答案是否定的,其核能发展的步伐可能被延缓了3到10年。然而,伊朗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核技术和人才并未遭受根本性的破坏,技术层面上并未受到阻碍。真正关键的是,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意志是否有所动摇,他们是否依然愿意为了制造核武器而承担巨大的风险,这一点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美国高调轰炸伊朗核设施,虽雷声大雨点小,而伊朗提前宣布导弹的“精准打击”,使得这一系列政治表演显得逼真至极,全球观众无不心跳加速,情绪高涨。然而,在这场看似默契、精心策划的角力中,危机并未真正消散,美、以、伊三国之间的角力仍在激烈进行,彼此试探着对方的底线。稍有差池,这场戏码或许就会演变成现实。
在这场所谓的“表演”背后,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力图维护其霸权地位,伊朗则致力于保留其核能力,以色列则试图拓展其安全领域。三方之间的较量,再加上其他世界力量的介入,若最终导致力量失衡,便有可能引发一场真正的战争。此次美伊上演的这场“双簧戏”,目前已显现出预期的戏剧性效果,然而,在未来的演绎中,或许将不再拥有如此“默契”,届时中东乃至全球将遭遇何种风险,无人能够预知,亦无人能够承担相应的后果。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牛新春:
战争被视为政治的举措,其规模大小和真实与否均由政治所定。在这次伊朗、以色列、美国三方的紧张局势中,尽管伊朗被视为地区军事力量较强,美国则是全球军事强国,国际社会对冲突失控感到担忧。然而,最终冲突得以迅速平息,各方通过政治手段成功遏制了战争的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