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兰哈达火山区域因网络流传有人开采“玛瑙与黄金”的消息而受到大量关注。具体细节如何,接下来进行深入调查。
官方回应挖掘传闻
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公司公布通知,有网民称在乌兰哈达火山群使用铁锹进行挖掘,声称获得“玛瑙和黄金”。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作出说明,该区域不具备黄金矿化基础,未发现黄金矿体;地表存在少量玛瑙,游客可拾取散落的小型玛瑙作为纪念品,但禁止使用铁锹等工具进行开采。
挖掘破坏草原生态
采挖活动会对不稳固的草原环境带来显著损害。地面被掘后形成洼地,每一个创口都要耗费很长光阴才能愈合。草原环境本身就不稳定,这种损害会干扰区域生态体系,使原本秀美的草原风貌产生缺陷,不利于生态的持续进步。
景区独特旅游资源
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地处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该景区囊括约260平方公里的火山群,其中散布着三十余座形成于不同时期、体量各异且形态多样的火山体。这些火山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约26000年前,目前处于休眠状态,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作为内蒙古高原南缘全新世唯一发生过喷发的火山群,其特殊的地貌特征吸引了大量观光者前来探访。
暑期旅游旺季升温
夏季出行高峰期,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进入旅游旺季。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8月7日通报,该景区位列2015年“中国最美火山”榜单,每日游客量超过三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此旅游高峰预计将延续至9月中旬。
景区呼吁文明旅游
山乡美公司公开发布通知,要求访客遵守游览规范,仅清理地面杂物,严禁采挖,不得携带铁锹、撬棍等器具进入重点区域。访客如遇破坏景观情形,应即时向管理机构反映,携手维护景区生态与公共秩序。
保护与旅游的平衡
长时段内维系乌兰哈达火山群的旅游价值,必须兼顾资源维护与游览利用,实现两者间的协调。游客应主动遵循相关规定,景区方面则需强化运营管控和检查力度。唯有如此,方可确保该地独特的火山地貌和敏感的草原环境不受损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众可探讨景区应实施何种方法以更有效地维护火山地带的自然环境,相关意见请于评论区提交,同时鼓励对本文进行点赞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