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咨询ChatGPT后改变饮食致溴中毒!这究竟咋回事?

一人参考GPT改饮食竟致溴中毒,AI建议安全性引关注!

事件缘起

参考消息网于8月10日发布消息,内容源自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8日的报道,该报道指出,一位60岁的男士在采纳聊天机器人生成的预训练转换器GPT建议后,调整了日常饮食结构,随后因表现出逐渐显现的妄想及幻觉等精神类症状,前往急诊接受治疗。此前,该男士长期关注关于过量摄入食盐对身体健康有害的资讯,并受到其大学时期营养学学习的启发,因此主动尝试在饮食中排除含氯成分。

AI建议

_溴中毒处理方法_溴吸入中毒

该男子在询问GPT后,被告知可以选用溴化物替代氯化物,因此他将日常饮食中的全部氯化钠更换为从网络购置的溴化钠。为验证此情况,该男子的诊疗医生亦向GPT咨询氯化物的替代品,同样获得了包含溴化物在内的建议。尽管该大型语言模型提及“背景信息具有意义”,但并未提供明确的健康警示,也未探究提问的来龙去脉。

中毒症状

三个月内,该男子以溴化钠替代食盐后,前往急诊科反映情况,称怀疑邻居投毒。检测表明,其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升高,碱度增强。深入调查揭示,实际为“假性高氯血症”,即血液内溴化物浓度过高,影响了氯化物的检测结果。此外,他还表现出痤疮、皮肤发红等过敏现象,并伴有失眠、乏力、肌肉协调功能障碍以及异常口渴等症状。

病因诊断

_溴吸入中毒_溴中毒处理方法

根据医学资料检索及毒物管理中心意见,医生推断最可能的病症为溴中毒,这种病症源于持续过量接触溴化物或溴元素,美国相关机构于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已将数种溴化物,包括溴化钠,从非处方药品中撤除,而近期部分病例的诱因与网购含溴化物的营养品相关。

治疗情况

该病人进入医院后实施电解质检测和纠正,期间声称口渴,却对饮水表现出不信任。在治疗药物影响下,其精神状况逐步转好,随后向医务人员透露曾使用GPT,并提及近期感知到的异常。经过干预,其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但该案例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AI风险

_溴吸入中毒_溴中毒处理方法

在需要氯化钠的替代品时,患者咨询医学专家通常不会得到溴化钠的推荐,这种情况显示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获取意见的潜在问题,此类模型虽然可以提供资讯,但无法进行专业评估和周全分析,因此,当人们依据AI给出的建议时,必须保持审慎,不能盲目信任。

公众对于借助人工智能获取日常指导时,怎样规避潜在问题有何看法?期待交流探讨,同时请对本文进行点赞及传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 渭南高级中学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华龙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