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年藏品遇上善用网络流行语的年轻人,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这部作品《馆藏“显眼包”》用新颖手法让历史遗物变得有个性、有情感,现在就来看看它的创作经过。
联合共创模式
这部主流媒体纪录片在制作时,选用了一种合作完成的方式。影视纪录片部门与电视剧制作部门的编导负责选定题目、拟定提纲,并指导作品的创作过程。学校的教师则负责管理整个流程,确保各环节顺利对接。学生则承担了构思表达和后期制作的工作。这种做法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传承下来的经验做法,以及年轻人的新颖表达方式融合在了一起,显得与众不同。总导演李浩洋说明,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全部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
选题与困惑
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王澍薇挑选了一件云纹五柱器,这件器物外形与当代的路由器非常相似。这件器物究竟有何用途,人们已经议论了将近一千年,王澍薇打算亲自去研究。对于网原住民的00后来说,要把这些文物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微纪录片,却感到无从下手。这些造型别致、模样可爱的文物,想要变成吸引人的影片,挑战相当大。
导演的解题思路
总导演给同学们规划了做事方法,建议他们先不用管传播渠道,要创作轻松快乐的作品,展现“显眼包”的迷人特点和深远意义。张润开原先的创作方式比较随意,总导演指点他要重视内容所要传达的核心和细节。节奏放缓之后,他发觉可以更好地打磨细节、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观众明白内容比画面华丽更关键。
学生的转变
王澍薇在实践中获得了不少体会。她意识到,空想式的构思需要借助技艺才能变为现实,当遇到挑战创意的视觉片段,应该学会释怀固守。一旦思路枯竭,不妨向导师和集数导演寻求帮助。在节目负责人和老师的指引下,大家开展线上历史探索,从丰富的文献资料中发掘艺术素材。
古今共鸣
王澍薇从文献里读到敦煌画匠描绘的生动场景,有顽皮孩子被先生责罚、母亲带着孩子散步、年轻女性扮演家庭角色等画面。她觉得不同时代的人创作时,都会将个人经历和感受倾注其中。这种想法促使她在设计《收藏的“明星藏品”》系列时,更能体会每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从而让作品增添更多温度。
成果与收获
这个系列节目一共十集,每集时长五分钟,从后期制作完成到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整个过程持续了半年时间。合作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如果由经验丰富的编导来主导,或许很难呈现出这样充满网络气息和创意的表达方式。王澍薇因此萌生了新的计划,打算今后多去各地博物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你是否也被《馆藏“显眼包”》这种新颖的节目形式所吸引,进而渴望知道更多关于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妨点赞、分享本文,一起在评论区交流。